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

路德维希·約瑟夫·約翰·维特根斯坦{{noteTag|又譯维特根施泰因-{zh-cn:维根斯坦; zh-tw:維特根斯坦; zh-hk:維根斯坦}-}}(,;),奧地利哲學家。生于奥地利,后入英国籍。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,其研究领域主要在逻辑学语言哲学心靈哲学数学哲学等方面。

1929年至1947年,维特根斯坦任教於剑桥大学。 他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,只有1921年的《逻辑哲学论》、一篇论文、一篇书评以及一本奧地利小學生的字典。|name=publications}} 他的大量手稿于死后编辑出版,其中最著名的是出版于1953年的《哲学研究》,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。一项调查显示,此书被认为是20世纪哲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,作为“20世纪哲学的跨领域杰作,吸引了不同专业和哲学方向的兴趣”。

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常被划分为早期与晚期,早期的代表作为《逻辑哲学论》,而晚期代表作为《哲学研究》。 “早期维特根斯坦思想”关注世界与命题间的逻辑构造,此时的维特根斯坦相信,我们可透过这类构造解决所有哲学问题。但是“晚期维特根斯坦思想”否定了《逻辑哲学论》中的大部分设想,认为词语的只在给定的中才可更好理解。

维特根斯坦生于维也纳巨富家族,1913年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巨额遗产。一战前,他“向《Der Brenner》杂志编辑挑选的有需要的诗人和艺术家提供了慷慨资助,其中包括格奥尔格·特拉克尔莱纳·玛利亚·里尔克和建筑师阿道夫·路斯。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维特根斯坦陷入抑郁,他把剩余的遗产送给了兄弟姐妹。 维特根斯坦有三个兄长死于自杀;他曾多次离开学术界:在一战时担任前线军官时,多次因勇气而受表彰;在奥地利偏远乡村担任小学老师时,因使用体罚(尤其是在数学课堂)而受争议;二战时在伦敦一家医院担任搬运工,告诉病人不要服用医生开的药品;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的担任实验员。他后来对这些事件表示悔恨,并在余生致力于第二份手稿的发表,也即死后出版的《哲学研究》。

维特根斯坦对现代性以及他的同事提出的科学主义持反对态度,他在《》中评论道:
典型的西方科学家是否理解我的作品,这并不重要,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我所写的灵魂一词。我们的文明被“进步”所定义。进步便是它的形式,作出进步却不是它的特征。它不断构造,忙于构造一个越发复杂之物。明晰性已不再是它的目的,而只作为一种手段。但对我而言,明晰有内在的价值,我对构造理论大厦没有兴趣,但希望可以明晰的理解它们的地基。
用他的朋友的话说,维特根斯坦认为——
他的观点已被广泛误解和扭曲,即使在学科专业人士那里也不例外。他对未来自己能被更好理解表示怀疑。有次他说,他感到自己正为思想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写作,这些人呼吸着与现代人不同的空气。
维基百科提供
Treffer 1 - 4 von 4 für Suche 'Wittgenstein, Ludwig', 查询时间: 0,04s Treffer weiter einschränken
  1. 1
    Wittgenstein, Ludwig
    出版 2005
    索引号: We/100/Wit/9
    图书
  2. 2
    Wittgenstein, Ludwig
    出版 2003
    索引号: We/100/Wit/2
    图书
  3. 3
    Wittgenstein, Ludwig
    出版 2006
    索引号: We/100/Wit/1
    图书
  4. 4
    图书